在現今社會中,人們對於自我認知與性格分析的需求與重視日益增加,而MBTI(邁爾斯布里格斯性格分類表)成為了廣受歡迎的人格測驗工具之一。MBTI透過四個向度的二分法,將16種人格類型擬人化,並透過類型角色的呈現,幫助個人發現自己的人格傾向,改善人際關係、發掘人格潛能。近年來,MBTI更成為了交友及職場招募的參考工具之一,甚至在南韓總統尹錫悅的宣傳下,更是風靡全球。然而,MBTI的準確性及科學性卻受到不少質疑。

MBTI是什麼?
MBTI是「邁爾斯布里格斯性格分類表」(Myers-Briggs Type Indicator)的縮寫,由美國作家布里格斯(Katharine Briggs)與女兒邁爾斯(Isabel Briggs Myers)基於心理學家榮格在1921年的《心理類型》為基礎,深入研究後提出的人格分析測試。MBTI的分類方式是由四個向度進行二分法,包括能量態度(I/E)、資訊思維(S/N)、判斷思維(T/F)、反應態度(J/P),排列組合後產生16種人格類型。

  • 首先是能量態度,包括內向(Introversion)和外向(Extroversion)。內向的人傾向獨自活動,對外部刺激非常敏感,容易因社交互動而疲乏。相對地,外向的人傾向集體活動,並通過社交互動獲得活力,通常比內向的人更熱情、更容易感到興奮。
  • 其次是資訊思維,包括感官(Sensing)和直覺(Intuition)。感官型人物務實和腳踏實地,擁有固定的習慣,並專注於正在發生或已經發生的事情。而直覺型人物則有想像力、思想開放和好奇,喜歡新奇而非穩定,專注於未來的可能性。
  • 第三個構造是判斷思維,包括思考(Thinking)和情感(Feeling)。思考型人物注重客觀和理性,邏輯優先於情感,傾向隱藏自己的感受,並認為效率比合作更重要。而情感型人物則更加敏感和情緒化,具有同理心和競爭力,更注重社會和諧與合作。
  • 最後是反應態度,包括判斷(Judging)和感知(Perceiving)。判斷型人物通常是果斷、徹底和高度組織化的,重視清晰、可預測性,更喜歡結構和計畫而非自發性。而感知型人物則擅長即興創作和發現機會,是靈活、放鬆、不墨守成規的,喜歡保持開放的選擇。

MBTI為何爆紅?
MBTI的應用範圍很廣,不少學校、企業及職場都使用MBTI作為人格測驗工具,幫助個人了解自己的人格傾向,改善人際關係以及發掘潛在的能力。近年來,MBTI在南韓的流行更是席捲全球,許多南韓偶像明星如BTS、TWICE、IU等都分享了自己的MBTI測試結果,甚至南韓總統尹錫悅也曾強調自己的MBTI人格角色是 ENFJ(正義的社會運動家),顯示了MBTI在南韓社會中的影響力。

MBTI測試的準確性與科學性?
市面上存有不少對MBTI準確性的質疑,首先,MBTI的開發者母女並非專業心理學家,且其理論基礎尚未經過科學驗證,因此MBTI的科學性受到質疑。其次,MBTI不同於血型或星座,MBTI的選項較容易受到個人主觀影響,難以排除刻意營造「別人喜歡/想看到的人格」,而非真實自我性格的可能性。此外,MBTI的測試結果也受到不同程度的選擇或作答時間的影響,不同的問題對應著不同指標,因此MBTI測試並非固定不變,只能反應受試者當下的人格傾向。

結論:
MBTI雖然廣受歡迎,但其準確性及科學性仍受到質疑。我們可以將測試結果當作參考,了解自己的需要、興趣、想法、情緒、人際交往模式等,但不要過度依賴。